君子爱财取之有道,有错吗?
发布时间:2024-03-07 分类:福主故事 浏览量:22
君子爱财取之有道,做人做事都不能偏颇!
我们继续昨天的故事,上图先。
(感谢网友提供的文章素材)
首先答复该网友的质疑:
1、没钱就没饭吃,没饭吃就没力气干活。想法就是这么朴素,我确实看不到神神鬼鬼拿烧化的钱去花,不过我坚信田公的话,毕竟谁都要吃饭才有力气干活。
2、希望我的假,能让你看到世界的另一面。
3、我相信你不会烧纸钱,但你也拦不住我烧。
4、你说“地狱门前僧道多”应该是不错的,地狱有啥我不知道,但是我知道我现在还活得好好的。如果哪天下地狱了,我也希望我能过得好点,不缺钱花。
该网友觉得我们在搞钱,并不否认,我们确实不是无偿服务。
毕竟六福也要养家糊口,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。
最初从事这一行,六福更多是因为信仰,但是要做好这一行,便离不开全身心的投入。
那养家糊口怎么办?在信仰与生活之间,又该如何抉择?
小孩子才做选择,成年人全都要!
遵循自己的信仰,并以此为平台,去更好地追求自己的信仰,何乐而不为呢?
六福深知粽教这一行的饭不好吃,不想欠谁的债,不论是神还是鬼。更不想替谁背负因果。
说一句自私的话,六福想积累福报给子孙,而不是挥霍祖上荫德,或者提前透支后代福报。
若非特殊因缘,受到神明感化,以及报答神明救命之恩,六福绝不会从事这一行业。
对于某些人眼里所谓的“搞钱”,我想反问一下:
宝庭看事50元起步,做F事200元起步(历经五年,才涨了50元)。
说六福“搞钱”的大聪明,换你,愿意为了区区这点钱,去牺牲自己甚至子孙后代的安康吗?
为了规避金钱方面的风险,在尚未组建宝庭的时候,田公与岛哥就已经深思远虑,将宝庭的每一笔收入,以及支出应用,都一一规划清楚了。
每笔收入,六福除了拿自己该得的那50块劳务费,其余全部用于宝庭的日常运营以及公益事业。
说起这50块,六福也与大家掰扯一下。
做这一行,免不了口舌是非,世上什么人都有,嘴巴长在别人身上,爱咋说咋说,咱也拦不住,很多时候好心还没好报,这些心理创伤,就不止值50块了吧?
再者,叠纸钱元宝,以及为大家代烧,六福都老老实实在做,而不是画大饼。上门的信众就很清楚,多谢大家抽空帮忙叠元宝、烧纸钱,为六福分劳。有时候一烧就是1-2个小时,在海南30℃大太阳下,挥汗如雨。
还有,六福忙起来经常吃上顿没下顿,一天睡不到三四个小时,这不算劳动吗?
既然付出劳动,有劳动所得,不是正常吗?
遇见确实有困难的福主,宝庭还会各种倒贴帮忙,主打就是一个开心就好。
很多人心念宝庭,心怀感恩,主动过来帮忙。宝庭的很多工作,都离不开大家的支持,这些辛苦的付出,又岂是金钱能够衡量的?
写这些,并不是想跟大家倒苦水,相反,我们乐在其中!
且不说六福个人,以及经常上门礼拜及帮忙的本地福主,每年甚至每个月,都有不少外地福主,千里迢迢,甚至漂洋过海来礼拜宝庭。
无论功德多少,大家来了,也都收获了一定的幸福与心安,这就足够了!
所以,六福从事这一行,金钱方面获得的利益,远远比不上因追寻信仰,而觅得的人生真谛,来得更有意义。
六福没有坑蒙拐骗、没有欺上瞒下,辛辛苦苦赚来的钱,花得心安理得,即使哪天开上了大奔,那也是我该得的。
毕竟我爱我的父母、老婆、孩子,我要为我的家人去奋斗。
我有权利追求更好的生活,而不是用信仰为难甚至绑架家人。
谁说一贫如洗才是修道?
不赚钱连饭都吃不上,身不得安,心又怎得安?
人生百态,各有活法。大道无形,无影无踪,同时也涵养万物。所追求的道,在于心,而不是执着于形式上的表面功夫。
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。《增广贤文》这么讲,难道还有错吗?
搞钱没有错,关键在于你怎么搞。
非要拿信仰来道德绑架的话,V我200元吃顿饭先,我就暂且信你。
《太上混元金轮如意财宝妙经》:
积善成德,福功应报,受以财宝,臣等之任,然则尊实厚利,人之所贪,修道学士,亦爱财乎。
真君曰,若夫财宝,亦有二义,一者世财,金玉物用,二者法财,功德精诚,学士向道,非惟避世,以身绝望,专以遁匿,终非大乘,度世之者,若向大道,勿贪名利,刻意谋求,便失清净,而俱绝之,偏废世财,视如仇寇,亦非正理。
学道向道是在积功累德,而财宝是功德体现的一方面。
若自顾尚且不暇,何谈帮助他人?又怎能渡人向道信道?
清贫修道,有清贫修道的做法。同样,升官发财,也是修道之路,这是世财。
天予不取,反遭其咎。
岛哥一直教导六福,欲攘外先安内。这也是古人所推崇的: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。
连自身和小家都无法保障,何德何能去谈天下事?
同时,岛哥也一直在告诫六福: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!谨防贪心不足,也要谨防为了名利去做一些伤天害理之事。
六福一直谨遵岛哥教诲,通过自己的劳动付出,去赚自己该得的钱。因此,很心安,也很知足!
“中庸之道”,凝聚了中国人的智慧。上述经文里也说:“刻意谋求,便失清净,而俱绝之,亦非正理”。
做人做事都不能偏颇,否则都是过激行为。
中国人讲究:拿得起,放得下。可当没能力拿起的时候,又何谈放下?
君子爱财取之有道。老老实实,本本分分,踏踏实实谋事,劳有所得;经得起诱惑,守得住底线;懂得知足,又乐于施舍,在金钱方面,拿得起,放得下,这就是法财了。
不管是世财,还是法财,我们都要追求。很多时候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:如没有法财,则对世财难以追求;而如果有世财作为基础,也可以辅助更好地追求法财。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 福轩文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