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懂摄念,心不得安—来自福主的感悟

发布时间:2025-10-11 分类:福主故事 浏览量:8

每个人生来都是一张白纸,我们对自己、对生活的认知和把握,是对人生图画的勾勒。可是这勾勒的一撇一捺,究竟是我们真实内在的主动而为, 还是被外界力量裹挟着的随波逐流?

于我而言,更多是后者吧。

这么多年来,田公一直在教导我学会摄念,但我一直做得一塌糊涂。

什么是摄念?从豆包处概括为:凝聚意念、收敛心神,是管理和调整思维的一种方法。

什么是不会摄念?这里需要我现身说法一下。

身边人的思想观点、做人做事方式方法,甚至只言片语,无论对错,都会有形无形中影响我的心境及思维。

读一本书、看一部剧、听一首歌,甚至是浏览一则新闻,若是频道对上了,就能产生强烈的思想共振,完全沉浸式陷入,久久无法自拔,回到现实生活中之后,又是好长时间的怅然若失,犹如《红楼梦》中贾宝玉的痴。

缺乏辨别能力,容易对外来信息全盘接受,在心中打造完美人设,如:读了一本喜欢的书之后,它的作者就成为书中某种精神的化身;看了一部剧之后,演员本人和剧情人物会合二为一,成为心中永远的白月光。但是,若某天,完美人设在现实中不幸塌房或陨落,我的精神世界也会随之坍塌,怨天尤人,愤慨命运不公、造化弄人。

所以,我人生图画中的很多撇和捺,都来自于外界,自己真正的内心,一直被忽略、被无视,也脆弱得不堪一击。

身体虚弱、精神敏感,多种因素叠加影响,我从小就极其吸引鬼神,而受鬼神的影响,我性情上的各种缺点又被放大,心境上经常大起大落、大喜大悲。

这种内在的不稳定,反映在现实中,最明显的就是身体亚健康、精神焦虑和衰弱。

最初就身体健康问题请示田公时,田公圣示:“你心神不安,魂魄较弱,可以慢慢持念圣号,以逐步好转,坚持持念十字天经,提升自己的磁场能量。”

通过长期持念田公圣号(三十三天三元田都元帅)和十字天经(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),我身体状态逐步好转,阳气明显有所提升。

我以为一切万事大吉,可以高枕无忧了。田公却持续提醒我关注自己的内心,学会摄念,并叮嘱我“心安则神安,神安则气盈,气盈则体康”。

只是我太过于愚钝,并不明白田公苦心。

我早已习惯了向外求,更是喜欢在网上猎奇各类玄学信息。

有段时间,读某公众号的文章上了头,被文中描述的某食疗产品神乎其神的作用所吸引,花大价钱买来吃了一个疗程,却没见明显疗效,要不要继续剩下的疗程?毕竟还是比较费米的,于是跑来请示田公。

田公答复:“若心神不宁,则治标不治本,任吃什么也没有用,没有必要去折腾吃什么食补了,对目前的状态来说,没太大的作用,踏踏实实,多去观照自己的念头先,学会摄念,不被牵着走先,否则着相了,你就只活在自己的认知里,而不是活在当下,不真实也不踏实了。”

对于我的心神不宁,田公建议我用玫瑰花、莲子心泡水喝,以辅助安定心神,同时提醒我,我容易莫名地受惊与焦虑,要注意这两个念头,不要被其影响太深。

但是我早已被惯性推着往前奔跑,无暇停下脚步去深入观照自己的内心,也不懂如何观照。我以为的自己,是在各类资讯潮流中游刃有余的弄潮儿,每天兴致勃勃、孜孜不倦地吸收着各类前沿信息,而真实的自己,是被各类鱼龙混杂信息裹挟着随波逐流、冲击得体无完肤的菜鸟。

比如:某言情教母自杀,网传某天才历史作家出事,某仙侠剧明星跳楼,都使我陷入不能自已的悲伤和矛盾中去,进而去思考:这世上是否真有忠贞不渝的爱情?历史的怪圈是否有魔咒,任谁都无法完全逃脱?美好的事物是否都是易碎的?并对其中掺杂的人性之恶感到不寒而栗。

结果,越思考越糟糕,整个人身心都抑郁起来了,每每坚持不住跑来问田公,答案都是我又招惹了外来鬼神的侵扰--同质相吸,同气相求。田公建议我远离一切负面的能量,我本来就没定力,又爱去接触陷入,这样只会加重影响。

同时,田公提醒道,我这种总是习惯于从外界不断获取五花八门信息的做法,其实是一种弥彰盖尔,是潜意识地去转移自己一些其他方面的想法,犹如水中的葫芦,当强行把一头压下去的时候,另外一头就会浮起来,最终无论我压哪头,心都会不安或者不甘。

如今强迫自己面对现实,认真思考田公的谆谆教导,蓦然发现,我何曾有勇气和耐心与自己的心灵认真对话过?

我内心的不安、焦虑,究竟来源于何处?又该如何化解?

田公曾一针见血地指出,我内心的不安,源于我性格中过度的自卑与自负,对事情没有自信,对他人也没有自信,在过度的自卑之下,又走向了过度的狂妄自大,太过于沉淀于事物的情绪之中,自我防护意识比较强,心胸狭隘,所以难以容得下他人。这种性格的形成,与我自小的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。从记事起,就因为是女孩背负了原罪,父母把从外界承受的一切压力与矛盾都归结于家里没有男孩,所以被人欺负,而这些压力和矛盾,大部分来自他们最亲的父母与兄弟姐妹;加之我极吸引鬼神的体质,长年累月被鬼神侵扰,身体和精神状态都不佳,就更加被父母厌弃;更过分的是,亲戚间的嫌贫爱富、勾心斗角,可以毫不留情地将战火延伸到我们下一代:青少年时期,曾多次被父母的兄弟姐妹在公开场合添油加醋、无中生有地指责,明明接触不多,仍挡不住他们从穿衣打扮、言谈举止等方面对我吹毛求疵、冷嘲热讽,以及恶意解读我的话语,杜撰我与同学间的矛盾等等,而父母不知出于什么目的,不但不去当面反驳这种谣言,在我不在场的情况下,还专门把对方的恶言恶语转达给我,并在我被冤枉得嚎啕大哭时,轻描淡写地说声不至于。所以,冷酷的成长环境,硬生生给我种下一颗自卑的种子,又把它培养成了一棵自负的参天大树。长大后,在与人交往时,我本能地喜欢过度观察与解读甚至揣测别人的态度、反应、言行等,唯恐被人轻视、被人非议、被人伤害,而一旦主观认为哪怕有一点这种可能性,立刻会毫不犹豫地逃避或反击。

内心的焦虑,在于我不懂认真把握、过好每一个当下:对外没有辨别是非真假的智慧,却又爱去接触、招惹,导致被负能量扰乱内心秩序,消耗身心精力,不能独善其身,守好自己的方寸之地;对内不会摄念,或沉浸在过去不愉快的经历中怨天尤人,或杞人忧天地设计未来几十年的人生规划,不懂得饭要一口一口吃,路要一步一步走,事情要一点一点做。

前几天,六福转发的一个视频说:“如果上山是为了砍柴,砍柴是为了做饭,心就会很累。没有踏实上山的每一步,就到不了砍柴的地方;没有认真地砍好每一根柴,就没有顺利做饭的基础。人总是觉得当下做的事没有意义,只有达成目的才叫有价值,可实际上所有的目的都是靠当下的每一步堆出来的。”

我喜欢不断从外界获取各种信息,并且过于沉浸于虚幻的精神世界的做法,其实是一种逃避和转移,逃避与转移内心的不安与焦虑,逃避需要客观面对的现实生活,逃避需要智慧处理的各种复杂关系,逃避培养自己与童年创伤握手言和、不卑不亢面对未来的自信与豁达能力。

没有谁的人生是永远一帆风顺的,也没有谁的人生是不用吃苦头的,更没有谁的人生是可以在逃避中交上一份完美答卷的。

所以,我们要专注于自己的每一个当下,不被外境所牵引,在吃饭时便细品米香与菜鲜,在工作时便聚焦指尖与屏幕的互动,在行走时便感知脚掌与地面的贴合;不因他人的节奏乱了自己的步调,不因外界的纷扰扰了内心的秩序,让每一个“此刻”都成为扎根现实的锚点,而非被思绪裹挟的过客。

今日五供祈福反馈:

福轩文化更多文章链接,避免和谐,欢迎关注宝庭专属网址:www.fuxuanwenhua.com
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 福轩文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