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钉赤口” 护安宁,田老板戳醒六福:语言是镜,分寸才是真修
发布时间:2025-09-28 分类:福主故事 浏览量:3
海南的古志,屡见初三“钉赤口”的记载。
明正德《琼台志》云:“(初)三日早,则书帖钉赤口于门。”清嘉庆《会同县志》也有记载:“至初三,钉赤口,取除夕所余饭肉并元旦余饭,合于釜中炒之,合家传食,谓之‘炒赤口’,亦曰‘炒蚁’。”
清光绪《定安县志》的记载更加详细:“三日,祭赤口,题于门前曰:赤口原来天上星,凡人不识把汝钉。今日送君归天上,一年四季永安宁。吃芥包饭。生芥菜包饭,杂以鱼、肉,辛酸诸味襄之,谓之‘芥包饭’。取其银包金,亦以弭口舌之灾也。”
用纸条写上驱赶“赤口”煞气的文字贴在门前,是谓“钉赤口”,古人认为如此可以禁口舌之是非。
古时海南不少地区在大年初三都讲究“钉赤口”,如今有些地区仍传承此俗,不过各地的做法、讲究又略有一样,比如会同县(今属琼海)除了钉赤口,还会将除夕的剩菜剩饭炒之食之,谓之“炒赤口”;在定安地区,在钉赤口的同时还吃芥包饭(现在普遍用生菜叶来包饭),谓芥包饭有“银包金”之意,食之“以弭口舌之灾也”,与会同的“炒赤口”一脉相承。
钉口舌祈福,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极其重要。俗话说,和气生财,家和方能万事兴。
于家庭而言,钉口舌是化解内部矛盾、维系亲情的 “粘合剂”。家庭作为生活的核心场域,最易因柴米油盐的琐碎、观念差异的碰撞滋生口舌之争 —— 婆媳间的育儿分歧、兄弟间的利益计较、夫妻间的误会拌嘴,若任其发酵,便会冲淡亲情暖意。
生计与职场中,钉口舌是守护机遇、规避风险的 “护身符”,完美诠释了 “和气生财” 的真理。无论是走街串巷的小商贩,还是经营店铺的生意人,最怕 “口舌是非” 坏了生意 —— 顾客的误解、同行的诋毁、合作伙伴的猜忌,都可能让辛苦打拼的生计陷入困境。
从个人心理层面看,钉口舌是缓解人际焦虑、提供情绪慰藉的 “减压阀”。生活中,谁都难免遭遇 “口舌之扰”:被人背后议论、与他人产生言语摩擦,这些事虽不大,却会像一根刺扎在心里,让人烦躁不安、影响心态。
在我们常规认识中,口舌往往来自他人,钉口舌祈福,往往也叫做打小人。
在玄学视角中,口舌是非并非偶然的人际摩擦,而是星象运转、环境气场、鬼神干扰、业力积累、流年运势等多重超自然因素共振的结果。
六福在整理信息时猜想:“会不会因祖上失和,悄悄埋下家庭矛盾的隐患?这类情况其实颇为常见。毕竟 “阴安方能阳泰”,“上梁不正下梁歪”,依因果承负之理,前人的言行纠葛终需后人承负。很多时候,我们守好自身言行、修好当下心性,既是对自己负责,更是为后代子孙积下安稳根基。”——相关文章链接
话落,田老板眼尾扫了扫六福,补了句戳心窝子的:“六福,你这小子就常犯后一种。旁人多说你一句不是,你就梗着脖子不服,今天我把话掰透了,你好好想想 —— 你这口舌是非,到底是小人找上门,还是你自己心眼窄,成了容不下劝的‘小人’?”
这话像根细针,一下扎得六福耳尖红透。方才还在心里琢磨 “祖上失和埋下矛盾” 的远因,满脑子都是 “我是被人针对”,可田老板的话一出口,倒像面亮镜子,照出藏在委屈背后的狭隘。可我那点不服输的劲儿还没散,当即头一拧,声音带着点急:“我哪是小人啊!我就是心直口快,性格爽利了点而已,田老板您这话,也太埋汰人了!”
田老板没动气,指尖轻轻叩了叩桌案,耐着性子慢声道:“你倒提‘心直口快’‘性格直’—— 那我就跟你掰扯掰扯这两句话的门道。第一样,要是这话从旁人嘴里说出来,那是人家给你留体面:知道你说话没遮拦,怕戳得你下不来台,特意找个软和的说法给你搭台阶,这是旁人的分寸,是说话的门道,说白了,是给你递的遮羞布。”
“可第二样,要是这话从你自己嘴里说出来,那遮羞布就变味了 —— 成了你给自己找的挡箭牌。挡箭牌倒也算了,怕就怕你自己当了真,真觉得‘心直口快’能当借口:说了冒犯人的话、做了冲动的事,既不肯认,也不肯道歉,到最后连自己错在哪儿、哪句话扎了人、哪件事寒了心,都浑浑噩噩的,半点数没有。”
听完田老板这番话,我低下了头:“自己确实是这样子,容不得他人半点说,说话完全凭心情,没有经过半点思考。犹记得上星期某日熬夜不睡,老妈好意关心说了一句,不要熬夜早点睡;自己却因凡事锁身不耐烦答复,你以为我不想睡吗?一大堆事烦在心头,我睡得着吗?大吼大叫了一顿,气得老妈当场落泪,无辜说道,只是希望你照顾好自己,难道也有错吗?这样子我以后还怎么敢关心你啊?”
其实不仅对家人如此,包括在工作中,六福也是个急性子,一言不合就开骂,任由着性子来,还常常给自己找借口:“我骂他们是帮他们,把他们骂清醒了!”今日才懂得,原来一直糊涂的是我,从没有清醒过。
真正的修行,不是躲在屋里念经,而是为人处世的一言一行中。”
田老板轻声细语的补充道:“语言就是修行的镜子,你心里急,话就躁;你心里软,话就暖。你总说‘我是好心’,可好心裹着刀子说出来,谁受得住?不如学着把话‘揉软了’,哪怕是劝人改错,也先顺着人家的理儿说两句,再慢慢引。就像种庄稼,你得先松松土,才能把种子种进去,说话也一样,先暖了人心,道理才能听进去。”
他放下茶盏,语气又轻了些:“别总觉得修行多玄乎,你能在跟人拌嘴时,硬生生把要出口的狠话咽回去;能在别人误会你时,不忙着辩解,先听人把话说完;能在劝人时,不拿大道理压人,只说句‘我懂你的难’—— 这些时候,你比念十遍经都修得真。嘴头子上的分寸,就是心里修出来的火候,这才是真修行啊。”
听了田老板的话,我才懂得,原来 “钉赤口” 的真意,从不是求旁人不惹是非,而是求自己能守得住口舌的分寸,护得住心里的暖意。
就像田老板说的,哪有什么玄乎的修行?不过是把 “我懂你的难” 挂在嘴边,把 “咽住狠话” 记在心里。日子长了,那些曾扎人的话变成了暖人的语,那些曾紧绷的关系也慢慢松了软,这才是对 “家和万事兴” 最实在的守护,也是比贴在门上的纸条更管用的 “钉赤口”—— 钉住了自己的狭隘,才留得住身边的和气,这便是生活里最朴素也最真切的修行。
福轩文化更多文章链接,避免和谐,欢迎关注宝庭专属网址:www.fuxuanwenhua.com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 福轩文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