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狱的镜像法则:释永信案与审判者的三根毒刺

发布时间:2025-07-29 分类:开示与反思 浏览量:7

《大般湼槃经》卷七。魔王波旬对佛陀说:“到你末法时期,我叫我的徒子徒孙混入你的寺庙内,穿你的袈裟,破坏你的佛法。他们曲解你的经典,破坏你的戒律,以达到我今天武力不能达到的目的。”

这段经典几乎不少朋友都能耳熟能详,特别是当东窗事发时,更加被世人引用,有些人感慨着末法时代的来临,有些人则暗暗讥讽。

当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被查一事爆发时,在信仰界炸开了锅。不少他教大师纷纷站出来谴责不已:“乱世道士下山救世,盛世和尚开门敛财。”一边喊着自己清高,一边蛐蛐道:“如来佛祖哪里有三清祖师厉害,释永信今年本命年犯太岁,如果当初来拜太岁,哪里还会有今天的不顺......广大群众擦亮眼睛啊,那帮骗人的秃驴自身都难保,只会骗财骗色,来年拜太岁记得找我~~~”合着你家的三清祖师是不辨是非,颠倒黑白,连违法乱纪的事情都能包庇的呗?

当年太岁至德尊神,这是太岁爷的全称,至德,至德,这两个字值得我们深思。天下无亲,常与善人,莫要将太岁爷绑上你欲望的贼船

今日果且是前日因,皆为自作自受。那些砸向释永信的石头,三分是正义,七分是嫉妒;那些标榜清高的谴责,一半是虚伪,一半是商机,这些踩着同行尸骨狂欢的"卫道者",恰似地狱变相图中最生动的注脚。

人性的弱点在于:“我们崇拜高度,却更热衷见证坠落。你的衰败从来不是终点,而是他人狂欢的起点。”

对权力崩塌的隐秘快感、对同行倒下的商业窃喜、对自身清白的虚幻确认。这场闹剧恰似《大般涅槃经》预言的现世注脚——波旬的子孙们确实穿上了袈裟,但他们未必只在佛寺,更在每颗以审判者自居的心里。

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,特别是在那烟火旺盛的庙宇里,鎏金香炉吞吐的从来不是虔诚,而是具象的欲望。信众将钞票折成莲花投入功德箱,如同购买"平安期货";额间沾染的香灰,恰是欲望市场的入场券。当"随喜功德"变成明码标价的套餐,神像便成了最沉默的共犯,而主谋正是无利不起早的大师们——原来最灵验的,始终是人性深处那个填不满的壑。

那些道袍加身的"大师"们,踩着释永信的残破袈裟狂欢时,他们香炉里升起的早已不是青烟,而是赤裸的欲望。你唾弃少林方丈的堕落,却忘了自己正用同样的手指蘸着信徒的血书写"无量天尊"——信仰于你们,不过是称量金银的戥子。

我们愤怒的是罪恶本身吗?还是别人抢先享用了我们暗羡的禁忌?

别急着审判他人,先摸摸自己第三根肋骨的厚度。当你说"若我在那个位置定能守住本心"时,就像乞丐幻想自己暴富后的节俭计划。人性经不起假设的暴晒,在没真正拥有过权力前,所有关于放下的豪言,都像供桌上的蜡油般虚伪易融

有人还说:“释永信的倒台,是信仰的崩塌。”

《金刚经》佛陀曾说:“若以色见我,以音声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见如来。”信仰从不是个人盲目崇拜主义,否则,那是封建迷信。

“佛向性中作,莫向身外求。”佛陀一直说,你本具足,何须外求,持诵圣号,习诵经典,以及种种供养三宝及布施十方众生,都不过是以借假来修真,修你本具足的佛性,而不是将佛性寄托在谁的身上,如鼓吹个人崇拜主义的封建迷信作法,这种信仰可不要也罢。

当某位"大师"被神化为信仰载体时,我们已背离"依法不依人"的根本戒律。历史反复验证:凡将教主偶像化的团体,终将沦为权力与欲望的修罗场。

一个释永信也不过是芸芸众生之一,众生皆有百态,我们亦如此,虽然不支持他的做法,但是其实也能够理解,毕竟都是凡夫俗子,距离成圣尚远。不要盲目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谴责他人,更多是要反省自己。

当舆论的聚光灯将释永信照成宗教界的"罪人标本"时,我们或许都忽略了:那根指向他的手指,其实正倒映着每个人内心的三根尖刺——‌优越感的傲慢、从众性的暴力、道德表演的虚伪‌。佛陀早言"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",这智慧首先应当照见:我们与所有被审判者共享着同样贪嗔痴的基因。

还记得观世音菩萨曾梦中点化过六福:“你眼中所见他人习性如何,亦是照你本心如何。”世界是一面很大的镜子,你眼中的世界,正是自己内心真实的反射。

那时六福难以理解这段话,他人如何,又与我何关呢?总不能拿他人的错误来惩戒我自己吧?

田老板后来教导道:“假如你见了一个人做恶,内心会有何感想?是诅咒他人早日下地狱吗?还是可怜他人,愿伸出援助之手?再或者置之不理,任由其生灭?还是反省自己,有则改之无则加勉?他的善恶是他的自作自受,但你的善恶也是在于你的选择,来自于你的一心一念,你所看到他的善恶如何,亦是你自己善恶的选择。”

当最后一炷香灰跌落鎏金香炉,或许我们终将明白:这场闹剧里根本没有胜利者。释永信不过是面照妖镜,照见宗教异化为权力经纪的荒诞,照见信众将心灵外包的懒惰,更照见我们集体参与的共谋结构。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的,从来不是如何审判他人,而是"奇哉!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"。此刻最迫切的修行,或许是放下那根指向少林寺的手指——因为当你伸直手臂时,三根指头永远回指着自己的心脏
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 福轩文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