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卷昭昭:从〈北斗经〉“随力” 看五供的诚敬本质
发布时间:2025-10-24 分类:开示与反思 浏览量:14
九皇诞期间,五供祈福,供养皇台上圣高真,斗部无边圣众,期间日夜虔虔,持诵北斗真经回向。

(供养皇台)


(供养斗部无边众圣)

自八月初一五供法会启坛至今,倏忽已过月余。无论是初一、十五等传统斋日,还是寻常时日,前来敬香上供的福主始终络绎不绝。烛火明灭间,信众无不躬身礼敬,踊跃参与,场面热烈非凡。法会期间,灵验感应之事接连涌现,尽显神明庇佑之德。见此盛景,我心中欣慰不已,只觉此前所有辛劳,皆在此刻化作甘甜。
谈及五供服务的定价,我们始终念及不同福主的承担能力,初时亦广泛征询多位信众意见,务求周全妥当。关于价位事宜,我曾特意请示田老板,蒙其示下:“目前的服务档位仍显单一,当增设888元、1888元及3888元等更高阶的五供服务。”
闻听此言,我心头一震,愕然半晌。私下暗忖:田老板此举,莫非是要将法会推向过度商业化?从既有档位到888元、3888元乃至更高的8888元,价位层层攀升,难道真要事事“向钱看齐”,将“厚利”置于首位不成?
田老板似看穿我心中疑虑,轻轻摇头补充道:“咱们办事得实在,不弄那些虚头巴脑的花样。多少钱办多少事,一分耕耘一分收获,本就是天经地义。你不必有过重的心理负担——钱,确实要往厚了赚,但务必赚得心安理得,问心无愧。
你应该要考虑的并不是价格的高低问题,而是你是否提供得起对应价值的服务。让大家觉得不论花多少钱,觉得值得,那就行了,而不是让大家去当冤大种。”
这番话如重锤敲心,我反复咀嚼,内心矛盾更甚:佛道两家素来倡导清净无染,力戒贪嗔痴三毒,可我们如今却将供养之事明码标价,细分档位,这岂不是把清净信仰拆解得赤裸裸,当成了寻常买卖?

思绪纷乱间,田老板已转身隐去,神影杳然,只留我独自在原地纠结。
恰逢九皇诞盛会,又值月初吉时,见此次参与五供的福主依旧络绎不绝,我暗自欣喜:“此番真好!同是五供之礼,今日不仅能供养宝庭众圣,更可兼及皇台、斗台,功德较之往日更胜一筹!”
正当我为这份圆满心生知足时,九月初二夜,竟得神人托梦,清晰示谕:“九皇诞期间,可多劝勉信众供养祈福,广积善缘。”这般清晰真切的梦境,我已多年未得,直如领受圣谕般郑重。清晨睁眼未久,便见仔哥发来讯息:“九皇诞这几日,可多鼓励大家上供祈福。”
梦中示谕与仔哥讯息不谋而合,我一时惊怔不已。可惊怔过后,那份抵触依旧萦绕心头——我终究过不了自己这关,不愿将信仰异化为牟利工具,更不忍日日劝说信众上供,仿佛成了兜售“功德”的商贩。

其实我心中亦深知供养之功德利益——诸多经卷中早有明载,我平日亦笃信此道,每逢庙宇必诚心供养,只求广结善缘,不负初心。毕竟古训有云,礼多人不怪,心诚则灵。可真要让我去鼓励大家多做供养,心里终究还是放不开。
今日初四,一大早我便在神前念诵《北斗经》,为大家拜斗祈福。为本命星君日做五供祈福的福主,我特意将其专属灯烛置于斗台前,让福主得以闻经听法,普沾功德利益。
“老君示天师妙法,令度天民,归真知命。可以本命之日修斋设醮,启祝北斗,三官五帝,九府四司。荐福消灾,奏章恳愿;虔诚献礼,种种香花;时新五果,随世威仪;清净坛宇,法天象地。或于观宇,或在家庭,随力建功,请行法事。功德深重,不可具陈。”
念至此处,土地公忽然现身,围着经卷反复念叨:“随力建功,随力建功啊!随力方能更好地建功。”我停下诵经,望向土地公:“老爷子,您有何指教?怎么反复念这句话?”
土地公“嘿嘿”一笑,反问我:“来,我问你——你想要哪方面的幸福?身体健康?财富丰足?家庭美满?”
我无奈答道:“成年人何须选择?自然是全都要!”
土地公意味深长地说:“是啊,你什么都想要!可我问你——你凭什么呢?”

这话瞬间点醒了世人的通病:对于自己想要的,永不知足;对于自己付出的,却斤斤计较。我不愿与他纠缠,念及尊老之礼,便朝他恭敬礼拜三次,说道:“土地公,我近来腰疼,不耐久跪,您先莫逗我,容我好好念经拜斗,若有指教,不如今夜入梦细说?”
谁知土地公白了我一眼,似笑非笑地说:“嗬,你倒会算计,竟想一本万利?我再问你——你凭什么呢?”
我越发不愿缠斗,又恭恭敬敬拜了三拜,恳言道:“土地公,我腰疾未愈,久跪难当,您老发发慈悲,容我先诵完经文。若有开示,今夜入梦详谈可好?”
他却漫不经心负手踱步,道:“人常说‘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’,为的是开阔眼界、放大心量,能对一事一理看得比他人更深一层——这便是悟性。就说这五供之事,你只看见加价分档,便认定是信仰沦为买卖,却看不见其中因果运行的法则。你常笑别人‘三炷香许五百万的愿’,可你自己呢?若眼中只识得钱,便会拿银钱丈量万事万物。”
他顿了顿,继续说道:“花不同的银钱,得不同层次的功德服务,这有何不妥?你倒说说,谁告诉你信仰修行不需银钱支撑?多少人觉得神明慈悲,便该廉价甚至白送服务,否则便是不仁不义、不配为神。可你忘了我常说的?莫拿道德绑架任何人,更不可绑架神明。他人慈悲是他人的境界,你如何做,才是你的修行。”
我听得一头雾水,土地公见我着急,哈哈一笑转入正题:“说回方才的问题,你想要诸事大吉,这也是绝大多数世人的心愿。不管是持诵《大悲咒》还是《玉皇经》,天尊与菩萨皆有随心满愿的慈悲。可多数人都是‘既要又要’,对所得永不知足,对付出却百般计较。”

“举个常见的例子:人们在神前祈福,心愿价值往往远超那三炷香、几个供果,心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,没人愿做亏本买卖。从某种程度说,所许之愿与所付代价完全不对等,差距悬殊。你能说大家不诚心吗?不能,即便只是三炷香,亦是诚心的体现。”
“还记得有人曾质问你吗?他反对五供分档,和你想法一样,觉得是把信仰当金钱交易,还反复强调‘难道我三炷香就不如你的五供诚心’。可我反问你,诚心固然可贵,但你是否想过,做事时是否已尽全力?是否做到了最好?是否还有提升的空间?就像仔哥常跟你说的,六十分是及格线,你考六十分算及格,可这和考九十分的分量,能一样吗?”
“你今日读的《北斗经》里说‘随力建功’,这‘随力’可不是敷衍了事,而是要量力而行,以最大的敬意表达诚心。神仙上圣本不缺这些供养,这般安排不过是借供养之形,行因果转化之实。”
见我仍蹙眉沉思,土地公语气缓和下来:“你瞧那烛火——有信众奉上粗短残烛,亦有福主敬献尺长明炬。火光虽都能照彻神颜,但你说,那光耀的持久度、暖意的深厚感,能一样吗?神明本不缺这一盏烛光,可烛火的大小,实则映照出信众心量的宽窄。‘随力建功’四字,关键在‘随力’后的‘建功’——不是神明计较你出多少力,而是你能否借这‘力’的尺度,勘验自己诚意与担当的深浅。”

他伸手虚指宝庭中的五供,道:“你只看见分档标价便心生排斥,怕的是信仰沦为交易。可你细想:一位老婆婆省下药钱奉上三炷清香,与一位富商轻松掷出千金供养——在你看来,谁更虔诚?你定然会说老婆婆,因她已竭尽所能。那若富商本可奉万金,却只肯出百钱,又该如何评判?”
“问题的核心,从来不是钱多钱少,而是是否尽己所能。五供分档,实则是为不同心力的人开方便之门:让贫者不因供品微薄而羞愧,让富者不因供品丰盛而张扬。这对应的不是神明的分别心,而是各人因果的自然运行——功不唐捐,一分诚意换一分回响,天地法则本就如此公平。”
我若有所思,土地公目光愈发深邃:“你将‘金钱’与‘信仰’对立,本就是执念。金钱本是世间能量的一种形态,清浊善恶全凭使用者的心意。若以清净心、慈悲心用钱财广设供养、助建道场,这金钱流转的过程,本身就是功德。”
“你反感‘鼓励上供’,怕沾染上劝募的嫌疑。可你若真明白,一次如法的供养既能庄严道场、供养圣真,又能助福主深植福田、广结法缘——这岂不是两全其美的善举?你所谓的‘不愿劝’,表面是清高,内里或许藏着怯懦:怕遭人非议,怕自己信心不足,不敢承担这‘搭桥’之责。”
他起身掸了掸袍角,语气凝重起来:“《北斗经》说‘随力建功’,何止限于供养一事?你平日读书,是只满足于‘读过’,还是力求‘读通’?待人接物,是只做到‘不失礼’,还是力求‘暖人心’?‘是否已尽所能’‘是否尚有空间’——这自问,该用在所有事上。”
“修行从不是空谈清净,而是要在具体的人情往来、事务处理、金钱流转中,炼就一颗明镜般透彻、天平般公正的心。能在纷繁价码中见因果不虚,在金银往来中守初心不染,这才是真功夫。”
言罢,土地公身影渐淡,余音仍在庭中萦绕:“莫再困于‘商业化’的表象。且看那烛海——烛有长短,光有明晦,然一心至诚,皆能上达九天。你要做的,不是排斥价签,而是帮人认清‘随力’的真谛:在各自因缘下,发最诚的心,尽最大的力,这才是‘建功’之本。至于其他……呵呵,让因果说话便是。”

我独立庭中,望着眼前明灭的烛火,心中豁然开朗:原来这场五供之辩,竟是一场关于诚敬、担当与因果法则的深层修行。价目表从来不是信仰的标尺,而是映照每个人“心力”与“担当”的镜子。
听完土地公的开示,我终于明白:无论在信仰世界还是现实生活中,空谈理想与诚意都太过苍白。真正的重视,必然体现在愿意付出的稀缺资源上——时间、精力、金钱、专注,皆在此列。常反问自己“我凭什么得到”,方能从空想中清醒,转而付诸扎实的行动。
再翻到《北斗经》“随力建功”那一页,我有了更深的感悟:这四字的关键,从不是“敷衍”,而是“尽力”。无论工作、学习还是人际关系,满足于“及格”与追求“优秀”,所获的成果与成长截然不同。尽己所能做到最好,既是对事情本身的尊重,更是对自我生命的负责。
“若本命之日,能修斋醮,善达天司,一世于本命限期,开转真经,广陈供养,使三生常为男子身,富贵聪明,人中殊胜,其有生身果薄。虽在人中,贫穷下贱,纵知本命,无力修崇。能酌水献花,冥心望北极,稽首礼拜,念本命真君名号者,亦不虚过。本命限期,皆得延生注福,系系人身。灾厄蠲除,获福无量。”
当读到这一段话时,才明白每个人各有各的缘分缘法所在,当“无力修崇。能酌水献花,冥心望北极,稽首礼拜,念本命真君名号者,亦不虚过。”
我们做人做事,尽力而行即可,而非是以金钱去衡量一切,但也要千万谨记一点:自己所付出,与得到是否可形成一相对的因果转化,而非是想着一本万利的异想天开。

五供祈福反馈
福轩文化更多文章链接,避免和谐,欢迎关注宝庭专属网址:www.fuxuanwenhua.com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 福轩文化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