遭遇官司口舌缠身?一招神前供奉牌位可化解。

发布时间:2025-11-02 分类:福主故事 浏览量:5

近日A所犯了官司口舌缠身。自古以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,虽然目前的法律,仍有不少漏洞所在,但是,相对而言,已经是比较公开、公平、公正。

A一朋友提议道:“既然此案件在B地审判,那就在B地佛寺供奉一牌位,祝愿B地人民安康乐业,为B地人们作功德回向,可以有利于化解官司口舌。”

A听到此建议,起初亦觉得可行,为整个地区的人民做功德回向,对自己案件的处理,应该会有或多或少的帮助,钱都打给了寺庙的师傅,准备着手此事时,又深感不安,所以前来宝庭请示田都元帅。

据六福所了解,这种招数,其实早就见怪不怪,且特别盛行,特别是对某些想临时抱佛脚的小天真可爱。

今日来听听田都元帅是如何作答复(为了保护个人隐私,已屏蔽相关信息):“至于这种做法,也只不过是自欺欺人,你并没有亏欠B地人民,也并非是他们陷害与你,你们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果,也与你这个案子没有半毛钱关系,即使是供奉也好,也不见得你是真心实意,全心全意为B地人民供奉,更多还是为了你的案子,发心都不端正,有何来功德利益而谈,至于你是否供奉,先问你是为何发心。”

待旁人记录好后,田老板淡淡说道:“有事报事,无事报吉。”

圣、阳.....

看出这样子的杯像,田老板停顿了一下,语气更淡地说道:“别给我回圣杯。”

啪啪啪!!!田老板被打脸了,竟然真的回了圣杯。

见状,田老板无奈摇摇头:“你们这些所谓的护法,因信而生愿,希望大家都能够越来越好,我能够理解你们的慈悲关怀,但是慈悲也并非为盲目。我对福主的答复,亦是对你们的答复。

第一,发心不纯如饮鸩止渴。若真心为B地祈福,何须借官司之名?分明是交易心态——以香火换平安,以功德买公道。这般算计,连地府判官都嗤之以鼻!

第二,因果错乱似盲人摸象。A与B地百姓素无瓜葛,硬要强扯因果,倒像给陌生人送药治自家病。佛门讲'无缘大慈',岂是这般生拉硬凑?

第三,急功近利反招灾殃。临时抱佛脚者,往往心浮气躁。供奉时若存侥幸,倒不如不供——须知神明鉴察人心,岂是几块牌位能蒙混?

至于解厄之道,当如古训所言:'正其谊不谋其利,明其道不计其功。'若真欲化解口舌,当先自查言行是否无愧天地,而非舍本逐末。

神明不佑妄念,因果不欺诚心。尔等若真信天网恢恢,当知——疏处不在律法,而在人心;不漏者非天网,乃良知耳。

如你们为了这三两香火、亦或是自己所谓的慈悲心,此等做法与A为了自己的官司所积福德,而假慈悲为他人祈福,又有何异呢?妄求功德,妄谈因果罢了。”

话音刚落,田都元帅,双手合十喃喃道:“祈请到大慈大悲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,所通传到B地寺庙,福慧双修,共修共建功德。

好啦,有事报事,无事报吉。”

顺利回了阴阳圣三杯。

近日,六福也往返奔波于医院之间,遭受了病痛的不少折磨,现在每每看到他人的时候,不论健康与否,心中都会默默持念观世音菩萨圣号,并非希望菩萨能够加持六福快点康复,心里想着是:“自己因为不爱惜身体,把神明、身边亲朋好友的提示关爱都当做耳边风,所以才有了今日,一切的一切都是自作自受。

虽然饱受病痛的折磨,但是也要扛起自己对自己的这一份责任感,不许怨天尤人,主动积极配合治疗,这是对自己的负责,也是对身边爱自己的人一种负责。

持念观音菩萨圣号回向,不是为了求自己身体早日康复,而是自己深受病痛的折磨,知道了其中的痛苦,希望大家都能够得以菩萨的加持庇佑,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,身心得以健康。

观世音菩萨曾开示六福,要学习同体大悲。同体大悲,不仅是将一切众生视为与自己同为一体,感同身受地体谅众生的痛苦,并主动帮助众生摆脱痛苦、获得快乐。

观世音菩萨进一步开示到,从自己做起,主动承担起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责任先,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,且勇于承担其因果,从而以身作则。”

田都元帅今日的一席话,则如清泉击石,照见多少人心的暗角。所谓“同体大悲”,并非一句轻飘飘的慈悲口号,而是需要以身心为道场、以责任为香火的修行。六福于病痛中持念观音圣号,不为己求,却愿众生远离苦厄——这正是“同体大悲”的初萌:当我们真正承担起自己的因果,才能以洁净之心体察他人之痛;当我们将众生之苦视为自身之苦,慈悲才不再是交易,而成为生命的自然流露。

今日再观A的困境与六福的感悟,可知“同体大悲”从来不在远方的寺庙,而在当下的心念:

于A而言,若真欲化解官司,当如田都元帅所言“正其谊不谋其利”,先以诚意面对自身过错,再以无求之心广行善事。

于众生而言,六福的病中持念恰是启示:每一次对自身责任的担当,都是对同体大悲的供养;每一念对他人的真心祝福,都是对天地共业的修补。

末了想起禅门古德的话:“明珠投于浊水,浊水不得不清;佛号入于乱心,乱心不得不佛。”所谓同体大悲,终究是要我们成为那枚投入世间的明珠——在照见自己浑浊的同时,也以清净之本怀,映亮整条河流的归途。

也正如《华严经》有言:“心如工画师,能画诸世间。”人唯有深切感知自我,才能更清晰地知晓如何帮扶自己,而后方能更好地去帮助他人。

福薄多供养,拜佛求神,非为苛求万事顺遂,不容一丝缺憾——这既不现实,亦是一种执念。 真正的意义,在于寻得一份心境的指引,修得一颗包容之心,去允许一切发生。无论际遇如何,都能从中获得化解的智慧与力量。这,才是真正的福慧双修,再得以神明的冥冥指引,让所发生的问题,有解决的机会。

(五供祈福反馈)

福轩文化更多文章链接,避免和谐,欢迎关注宝庭专属网址:www.fuxuanwenhua.com
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 福轩文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