妈祖托梦欲塑金身,却被田公反对!

发布时间:2025-11-01 分类:福主故事 浏览量:3

一福主A家里设供神坛,里面供奉着诸多神明,如文殊菩萨、杨柳观音、地藏王菩萨、广济龙五爷、千手观音、善财龙女......还供奉着一张妈祖的圣像。

这种规格对于福建人民来说,早已见惯不惯。在民俗信仰浓厚的福建,人们的生活仿佛始终萦绕着袅袅香火,供神祈福不是刻意为之的仪式,而是融入三餐四季的日常。

侬要拜拜,侬要拜拜,拜拜 —— 读第四声!可不是道别的‘拜拜’,是向神明礼敬叩拜的意思。在福建,上至八九十岁的老奶奶,下到刚蹒跚学步的娃仔,人人都会‘拜拜’,对着神坛里的神明问好、请安,这早成了他们刻在日常里的习惯。

A近日以来啊,连续做梦,梦见妈祖想新塑金身,以更好得以供奉。他醒来后,深感不安,恐有什么征兆,便前来神堂请示,咨询合坛众圣:“妈祖是否需要刻塑金身供奉?”回了六个圣杯。

A问出了答案,明确妈祖确实有托梦需要新塑金身。可A新的顾虑又出现了:“如果多塑一尊妈祖的神像,佛堂就没有比较合适的位置,到时候也只能合香炉供奉。”所以,想请示田都元帅下:“是否真的需要给妈祖塑金身?如果需要一定会如法完成这个任务,也担心自己问的有出入。”

下面六福直接复制黏贴田老板的全文答复:“对于你的这一问题,我想告诉你的是,有些事情该拒绝的时候要学会拒绝,拒绝并非是否定你的诚心,而是根据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,你现在的神明是越供越多那里,只要一托梦你便供奉,将来只会更多,多了便容易杂,杂了就容易乱,你只是单纯的信仰敬奉鬼神,并非是专业人士,就你现在的神坛很多方面并不到位,包括你现在的供奉,再加上请神容易送神难,你只考虑到你现在的供奉问题,那你是否考虑过他们的日后去处如何,且神明这个东西并非说你越供多就越灵,你要论起缘分,你会说你与世间哪个神明无缘吗,那你有能力把所有神明都供奉起来吗?自己去考虑这些清楚。妈祖给你回六个圣杯,是代表妈祖的意愿希望你供奉,但是你也要学会综合自己的个人能力。”

田老板待旁人记录好这些话,转身对着千里眼顺风耳说道:“劳烦二位大将,去找湄洲妈祖一趟,申请个指令回来,日后宝庭我们好办事。”(日后再找机会,说下妈祖跟我们宝庭的关系,宝庭的千里眼、顺风耳就是妈祖那边的人。)

交代好千里眼、顺风耳好后,田老板对着A应感的妈祖说到:“妈祖娘娘自古以来,便以‘应感’二字得名,素有‘千处祈求千处应’的灵验。无论是民间百姓家家户户的香火供奉,还是国家层面对妈祖信仰的重视,甚至在民族信仰的传播、凝聚同胞心力上,妈祖娘娘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,也正因如此,才得到了世世代代众人的推崇与敬仰。

你们这些从祖庙分灵而来的神明,在这世间传播妈祖信仰,本就是妈祖娘娘的化身之一。既担着这份使命,便要时刻谨记,扛起妈祖信仰的核心精神 —— 那便是不分亲疏的仁爱,不计回报的无私,还有跨越山海的大爱无疆。”

“所以啊,不必执着于这一时的香火多少,更没必要特意托梦给信众,要求供奉。咱们真正该追求的,从不是案前有多少炷香、多少份供品,而是我们实实在在为大家做了些什么。只要把事办在实处,做出了能让大家记挂的成绩,信众的心意自会汇聚过来,香火也必然会自然而然兴旺起来 —— 这才是对妈祖精神最好的传承!”

“好啦,大家有事报事,无事报吉。”田老板拿起筊杯一掷:圣、阴、阳。一次性回杯。

(富安和泰斋妈祖像)

故事告一段落。看着田老板这么一个答复,起初六福都有点反应不过来,按照常理逻辑分析,A亲自去神坛求证,回了三个杯应证了此事,这妈祖是非供不可了,特别又是信仰浓厚的福建,大家都是以筊杯作证。

这一次,田老板竟然拒绝了,这简直刷新了我的认知。

要知道,在福建这片把 “筊杯为证” 刻进信仰里的土地上,A连着求了三个圣杯,那便是神明实打实的应允,换作旁人,早该欢天喜地筹备塑金身的事,生怕慢了半分惹神明不快。可田老板倒好,不仅没顺着圣杯的意思鼓励A,反倒劝他 “量力而行”,甚至点出 “请神容易送神难” 的顾虑,这简直像在平静的香火里投了颗石子,让众人心里都泛起了嘀咕。

“这…… 这田老板今日的话,倒是少见。按常理,妈祖托梦要塑金身,又有圣杯应着,哪有不办的道理?” 我心中一直疑惑着。

田老板一般速度很快,打完就收工,不见人影了,这时,土地公蹦跶出来说到:“你们是不是觉得,有了圣杯,就非得按着走?可你们忘了,信仰不是‘照单全收’,更不是‘盲目迎合’。”

土地公继续说道:“A今日来请示,是怕怠慢了妈祖,这份心是真的。可你再想想,神坛上的神明,哪一个不是A当初诚心请回来的?如今妈祖托梦,A又想添,可位置不够要合炉,供奉细节也不到位,日后若再有神明托梦,A还能接着添吗?到时候神坛杂了、乱了,供奉跟不上,反倒是对神明的不敬重。”

这话一出,我的眉头慢慢舒展开,嘴里喃喃道:“土地公,您这么一说,我倒想通了。我之前只想着‘不能违逆妈祖’,却没琢磨过自己能不能担起这份供奉,也没考虑过日后的麻烦……”

土地公说了我一句:“咋滴,你不还是天天梦见漫天神佛,难不成全部要供奉?宝庭够放不?宝庭现在神像不少,可你看,多少神像是机缘巧合下才去制作的?可你再看宝庭的仓库......”

土地公这么一说,我不好意思挠了挠头:“嘿嘿,宝庭的仓库存放了不少神像,都是各种机缘巧合下结缘得到,并非我们刻意雕刻,且都还是开过光.......不过,都没有受香火供奉,在仓库排排坐,有用在请出来。”

土地公吐槽我:“那你岂不是大不敬了吗?小六福,你胆子不小啊!雕刻神像回来没有如法供奉,还要丢仓库!”

“啊啊啊!我没有啊!也是经过你们这些大佬商量同意我才这么做的啊!”我赶紧解释道。

土地公哈哈大笑道:“是啊!神像是为神仙所用,但是不为神仙所做,你要分清楚这个概念哦!

为神仙所做呢,是出于神仙的私心了,反而陷入了追求神像的贪欲执念。

而为神仙所用呢,是指神仙用这个神像来更好的行事,如给其他的人鬼神看,以助他们更好的起到敬畏之心,再比如呢,是兵马的一种寄宿,再或者呢,是为了更好传播信仰。

所以,在宝庭会出现比较离谱的一面,就是很多神像就真的当做工具一般,放在仓库里,有用时才拿出来用,这一票神仙也不会去管那么多,至于香火方面,你就更加了解田公了,他哪里管你烧不烧香,香火旺不旺的,他只负责干他的活。

这点大家千万不可轻易模仿哦!切记切记,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。

因为很多神仙的规格属性也不一,并非是香火旺盛又能如何,没有香火又能如何,万一人家都不需要香火,所以,你又怎么能拿香火是否旺盛来去评价他的灵验呢?

田公也一直反对大家刻金身的啊!更何况现在这种,有钱了任性,想刻金身就刻金身,想换就换。

就问你一句话,造像功德无量,但是,日后有毁像的一天吗?你敢说没有吗?你这一代没有,你下一代呢?下下一代呢?

如果没有足够充分的理由,不想供奉了就毁像,这罪又该何论吗?

你知道从古至今,一直都是比较忌讳雕刻神像的吗?即使是神仙也好,不会轻易让子孙雕刻神像,顶多顶多提神函即可。

这不仅是神明珍惜子孙的财务,更是对子孙的一种保护。

而现在这些降身起来,动不动就说重新雕刻神像,重新换神像。

你品,你细品。

至于神仙的显灵,非要依赖于这个神像的话。嗯,你自己慢慢品。

如果大家的诚心,也非要雕刻神像方能体现的话,你也慢慢品。”

土地公的笑声在神堂里回荡,我攥着衣角的手慢慢松开,脸上的慌张渐渐被恍然大悟的清明取代。是啊,一直以来,我总下意识把 “供奉神像” 和 “敬畏神明” 画上等号,把 “香火旺盛” 和 “神明灵验” 绑在一起,却从没细想过这背后藏着的辩证 —— 神像究竟是信仰的载体,还是信仰的目的?香火是敬神的心意,还是衡量虔诚的唯一标准?

“土地公,您这么一说,我倒觉得自己之前钻进死胡同了。” 我挠了挠头,声音里带着几分不好意思,“总觉得神像刻出来就得供着,香烧得多才叫心诚,却忘了问一句‘为什么要供’‘能不能供好’。就像A哥,一门心思想给妈祖塑金身,可连摆放的地方、后续的供奉都没理顺,这不反而把‘敬神’变成了‘添乱’吗?”

土地公点点头,手指轻轻敲了敲案几上的香炉,烟灰簌簌落在垫布上,却没打乱那缕袅袅青烟:“你这话算说到点子上了。世人多以为‘有像才有神’‘有香才有感’,可别忘了,先有妈祖的仁爱精神,才有后来的圣像;先有信众的真心敬畏,才有香火的绵延。要是把顺序倒过来,为了塑神像而塑神像,为了烧香火而烧香火,那信仰就成了空架子,神坛也成了堆杂物的地方 —— 你说,这是敬神,还是辱神?”

他顿了顿,目光转向神堂角落堆着的几个未开封的神像盒子,语气又软了几分:“就说我们宝庭仓库里的那些神像,旁人看了准说‘大不敬’,可我知道,那些都是机缘到了才结缘的,没随便丢弃,没让它们蒙尘,有用时再请出来,这叫‘惜缘’;不像有些人家,见神就请,见像就供,家里神坛堆得满当当,却连哪位神明管什么都分不清,供奉时三心二意,这才是真的‘不敬’。”

我顺着土地公的目光看去,忽然想起上个月整理仓库时,看到一尊落了薄灰的文昌帝君像,当时还心里发慌,怕怠慢了神明,如今才明白,比起 “形式上的供奉”,“不盲目强求” 反而更合神明的本意。就像田老板常说的 “量力而行”,不是敷衍,而是清醒 —— 知道自己能扛多少,才不会把 “信仰” 变成 “负担”。

“可要是有人说,‘连神像都不供,香火都不烧,算什么信神’呢?” 我还是忍不住问了句,毕竟在福建,“拜拜” 时的香烛、神坛上的圣像,早成了刻在生活里的符号。

土地公闻言,忽然笑出声,指了指窗外:“你看巷口的王阿婆,家里就一尊小小的妈祖瓷像,每天就一碗清水、一把米,可她逢人就说妈祖的好,邻居有难她第一个帮忙,你说她心诚不诚?再看有些生意人,店里供着十几尊神明,香烧得比谁都旺,可背地里缺斤短两、坑蒙拐骗,你说神明会护着他吗?”

这话像一盏灯,瞬间照亮了我心里的疑惑。原来,信仰的辩证,从来不在 “有没有神像”“多不多香火”,而在 “有没有真心”“做没做实事”。宝庭把神像存进仓库,不是不敬,是不执着于 “形”;田老板劝 A 量力而行,不是违逆神明,是守住 “度”;妈祖要的不是一尊新金身,是信众能把 “仁爱无私” 的精神落到实处 —— 就像土地公说的,“为神仙所用” 而非 “为神仙所做”,才是信仰的真义。

神堂里的香火渐渐淡了些,阳光从窗棂漏进来,落在那尊 A 供奉的妈祖圣像上,圣像的眉眼依旧慈悲。我望着圣像,忽然觉得之前的困惑都烟消云散了:在福建这片信仰浓厚的土地上,“拜拜” 的虔诚很重要,可比虔诚更重要的,是懂得辩证看待信仰里的 “形” 与 “神”—— 不盲目跟风,不执着表象,量力而行,真心而为,这才是对神明最好的敬畏,也是对自己信仰最好的坚守。

土地公拍了拍我的肩膀,语气带着几分叮嘱:“记住了,小六福,信仰不是一条直路,是要边走边想的。今日想通了,日后遇到别的事,也得这么辩证着看,别再钻牛角尖咯。”

我重重点头,心里忽然踏实起来 —— 原来刷新认知的不是田老板的 “反常”,也不是土地公的 “点拨”,而是自己终于明白:真正的信仰,从来不是 “照单全收” 的盲从,而是 “有理有据” 的清醒,是在 “形” 与 “神” 之间,找到最贴合本心的平衡。

福薄多供养,供养很多时候是给自己多一条选择的机会,人生多一条路,多一种选择,或许,又会不一样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

(五供祈福反馈)

福轩文化更多文章链接,避免和谐,欢迎关注宝庭专属网址:www.fuxuanwenhua.com
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 福轩文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