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君台游览记
发布时间:2024-11-30 分类:民俗游记 浏览量:20
中原,泛指中国,又指我们的母亲河——黄河的中下游地区,狭义上为河南。
一路向北,青春的奔放一直在追逐的路上。当我们踏上河南地界,对“中原”的本意:“天下至中的原野”,又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:在公路上奔驰,放眼望去是一望无际的原野,在原野的尽头,夕阳西下,大地与彩霞在天边完美融为一线。
怪不得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,历史上多个朝代都以其为核心,如:夏、商、周、汉、魏、晋、隋、唐、宋等,共有20多个朝代在此定都或迁都至此,300多位帝王在此执政,一代又一代英雄豪杰逐鹿中原,问鼎中原。
远远望去,在那空旷的原野上,随风而动的树木,让我看到了先辈们的身影:他们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在这片广阔而肥沃的土地上辛勤劳作,播种春华,收获秋实,年复年,日复日,每天都踏着这样的落日余晖归来,这看似平凡无奇的一天天,却奏响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乐章。有着上千年农耕文明的中国,在这片浑厚的土地上,养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,奠定了辉煌璀璨的未来基石。
物华天宝,自然人杰地灵。中原地区被称为“天下之中”,是中华文明和华夏文明的发源地,这得天独厚的优势,孕育了众多的非凡人物,如:老子、墨子、庄子、韩非子、岳飞等。
被道教尊奉为道祖的老子——太上老君道德天尊,故乡就在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。六福幸承老君爷厚爱,曾多次亲眼亲耳得其开示,怀着亲近感恩之心,终有幸踏其故土,老君爷,我来啦!——(六福与老君爷神奇的缘分故事链接《老君奇遇记》)
第一站是著名的老君台,一进门便是孔子问礼的石塑,在春秋礼崩乐坏的动荡时期,孔子四处奔波,三次问礼于老子。一位是儒教的教主,一位是道教的天尊,他们精神碰撞的火花,点燃了灿烂的中华文明,亮光照耀古今。
殊途而同归,在这小小的亭子里,我仍然能看见火花在燃烧,它赋予了我们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,为了百姓的安康,为了天下的太平,一代代中华儿女,前赴后继,奋勇前行。
六福曾在网上见闻过老君台的传说:1938年,日军轰炸河南老君台,所发射的13枚炮弹全部变成“哑弹”,这是巧合吗?
沿着城墙缓缓环绕一周,再登上老君台,六福亲眼目睹了那几枚炮弹,就连当年树上夹着的那枚,都至今犹在!
树杈上还夹着一枚炮弹!我相信,这不是巧合,是天佑我中华!讲到这些故事,有些朋友可能会反驳:“怎么当初战争的时候,不见神仙显灵啊!区区几枚炮弹又能算得了什么?”
落后就要挨打,这是不变的真理,也是大道运行的法则,个人如此,一个国家民族也是如此,历史的经验教训,都是如此。
因为清朝、民国政府的落后腐败,所以被外来列强侵略,对于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来说,不那么合情,但合理。
神仙显灵,不在于运用神通令大家坐享其成,而在于能够指引我们正确的前进方向——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就如《道德经》所言:知人者智,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。毕竟,因果皆自造!
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,我们终于取得了胜利!当年在老君台下见证了炮弹变“哑弹”的一个日本鬼子,在解放后多次来参拜老君台,态度无比诚恳,言语中尽是敬畏之意,还专门树立了一根白色石柱,上面书写:我们祝愿世界人类的和平。
让侵华日军畏惧的是老君台吗?我觉得不仅仅如此!他们畏惧的,更是中华儿女的满腔热血!是为人民、为祖国、为民族勇于抛头颅、洒热血的牺牲精神!是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意志!
能够打败自己的,只有我们自己,而不是敌人;只要自己不服输,就没人能够打败我们。
是不屈的民族精神,让我们的民族再次站了起来!
不管日本鬼子的话是真是假,我们都衷心祝愿:世界人类长久和平。但,祝愿归祝愿,心愿的实现,从来不是仅依靠祝福,实力才是基础。因此,国富民强,是我们不断奋斗的目标!也是长久和平的基石!
老君台的故事还在华夏广为流传,老君爷的精神一直都在滋养着我们民族的灵魂,自胜者强,唯有自胜,我们才能成为人生的强者;唯有一代代人的自胜,才能有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。
在和平年代,祖国欣欣向荣的今天,站在这片饱经历史硝烟,几度沧桑又终归繁华的土地上,我深深感受到了民族的底蕴,家国的情怀,和平的珍贵。试问中原大地,谁主沉浮?必须是自强不息的中华儿女,是自胜者强的老君精神!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 福轩文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