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牌与军魂的共振:一面向阳升起的红旗

发布时间:2025-08-01 分类:最新内容 浏览量:12

回忆起宝庭创立之初,岛哥和仔哥就坚持要在宝庭的上空飘扬五星红旗。当时,我并不理解他们的坚持,甚至觉得有些突兀。心中不禁疑惑:“为何要在这样一个场合悬挂国旗呢?”

1966年6月1日,《人民日报》的铅字如燎原之火,"破除旧思想、旧文化、旧风俗、旧习惯"的宣言从北向南烧灼着这片土地,连最南端的海南岛也未能幸免。当北方的红卫兵高举铁锤砸向孔庙石碑时,岛上的渔民正趁着夜色将神像沉入万泉河的柔波里,老人用藤条编织的竹筐把神祇悬吊在百年榕树的树冠深处,更有母亲们颤抖着将神像藏进陪嫁的樟木箱,与全家的口粮混在一处——这些沉默的抵抗,构成了特殊年代最悲壮的民间史诗。

在这座被时代遗忘的孤岛上,生存本身就是一场奇迹。爷爷曾说,那时的海南,"十里八乡找不见一个穿白大褂的,倒是每个村头都立着神明的香炉"。最令人称奇的是那些被称为"僮身"的乡民:平日里是连自己名字都写不利落的庄稼汉,一旦神降附体,竟能挥毫开出药方。可这药方对目不识丁的村民如同天书,这时便会看见"神明"赤脚奔向深山,采药的背影与晚霞融成一片。他们救过难产的妇人,治过疟疾的孩童,从鬼门关拉回无数条性命。正是这份生死与共的恩义,让村民们甘愿冒死相护——米缸里的神像、衣柜中的法器,藏着的不只是信仰,更是一个族群的血脉记忆。

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,那些藏匿于家里的神像,没日没夜在柜子里翻倒着,发出“砰砰砰”的作响声,木雕的神像原先一沉入河就不见影,这本来就已经让人难以理解了,现今竟然逆流而上......种种神迹并不是传说,而是不少人的亲眼目睹,相信在座的很多海南朋友,都听闻过不少类似的故事。

春暖花开,万物复苏,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,如八九点的朝阳,充满了蓬勃的生机,历史的发展,社会的进步,哪里有一帆风顺,总是曲折向上,保持着螺旋的上升,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,虽布满沟壑却始终向着光明蜿蜒。所有看似坎坷的历程,都是万物生长的必修课。

眼光,要向前看,向长远了看。

可总是有些人的眼光,总是停留在过去,被过去的曲折阻挡住了向前发展的脚步,如所谓一些民俗信仰的“坚定维护者”,他过不了文G那一道坎,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者与那一尊尊泥神仙,自此结下了不可解的深仇大恨。

包括现在不少僮身,至今还受这种思想蛊惑着,曾经的六福也是如此。

在岛哥、仔哥的多年循循诱导下,每逢八一建军节,或者十一国庆节,穿山越岭,只为了那一座座人民英雄纪念碑而去。那时候还小,二十出头罢了,哪里懂得“人民英雄”四个字的含金量,在此之前还是每年清明节由学校组织去扫烈士墓,二十岁的膝盖跪在纪念碑前时,尚不懂得大理石的冰凉里凝结着多少滚烫的生命,只当是又一次例行的鞠躬——就像清明时节被老师领着,机械地对着陌生墓碑摆弄纸花那般疏离,总觉得英雄的历史距离我们太遥远。

仔哥他们明天就要动身,前去广西祭拜烈士,那些英魂,正值青春年华的年轻战士,个个不过二十出头。他们每个人都有深爱的父母,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对爱情的渴望。他们当然不愿意让青山埋葬自己的忠骨,但当国家需要时,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牺牲。这些年轻的生命,用他们的热血和勇气,书写了不朽的传奇。

遥远吗?真的遥远吗?

1927年8月1日,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了南昌起义,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,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、坚持革命的坚定决心,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、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。 从此,“八一”这个响亮的字眼具有了特殊意义,这个日子被确定为人民军队的建军节。

至今是98周年,经历了那么多风风雨雨。

1‌、彻底摧毁国民党统治根基

解放战争期间(1946—1949年),解放军通过三大战役(辽沈、淮海、平津)歼灭国民党军主力807万人,彻底瓦解其统治体系,实现大陆统一(除台湾外),为新政权建立扫清军事障碍。

2、加速全国解放进程

1949年成都战役消灭国民党最后一支野战主力胡宗南部,推动云南、西康等地区和平起义,确保新中国政权建立时全国基本解放。

3、‌直接护卫开国大典

1949年10月1日,解放军承担天安门广场卫戍与阅兵任务,首次向世界宣告新生政权的成立,并确保典礼安全。

4、‌巩固新生人民政权

新中国成立后,解放军立即投入剿匪作战(1950—1953年),清除国民党残余武装及土匪约260万人,奠定社会秩序重建基础。

5、确立中国大国地位

抗美援朝战争(1950—1953年)中,解放军以劣势装备迫使美军退回三八线,打破“美军不可战胜”神话,为新中国赢得国际战略尊重。

6、奠定现代疆域基础

通过西沙海战(1974年)、对印自卫反击战(1962年)等行动,坚决维护领土完整,确立当代中国疆域版图。

7、支撑工业化起步

参与鞍钢恢复、成渝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,为国民经济恢复提供人力与技术保障......

从边境线的日夜巡逻到领海领空的严密守护,解放军用钢铁防线抵御着各种安全威胁。无论是应对外部势力的挑衅,还是打击恐怖主义、分裂主义,他们始终是国家主权完整的坚强后盾。例如,在中印边境冲突中,战士们用热血和生命捍卫领土主权,让每一寸土地都牢牢掌握在祖国手中。这种对国家疆域的绝对守护,是我们能安心生活的前提。

解放军始终践行 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 的理念,在地震、洪水、疫情等重大灾害和危机面前,总能第一时间挺身而出。他们不畏艰险,抢救生命财产,搭建临时住所,运送救援物资,为受灾群众带来希望。

在祖国的建设中,参与铁路、公路、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,特别是在偏远地区的建设中,解放军克服恶劣环境,贡献力量。

二十一世纪了,国际上还有不少国家动乱不安,无辜的人民百姓被迫陷入战争的漩涡中,不论男女老少。而我们国内一片祥和,百姓安居乐业着,可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啊!不知多少人羡慕我们幸生中国,同时也不知多少人对我们虎视眈眈着,曾经的打得一拳开,免得百拳来,如今的安好,也只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。

还遥远吗?还真的遥远吗?

在战火纷飞的年代,青山埋忠骨,那是年轻的英魂,如今守卫我们的,也是那群正值青春大好年华的人民解放军,这是血脉的相承。

八月一日建军节,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,宝庭升起了一面全新的五星红旗。

如果信仰有颜色,那一定是红色。

那一面面五星红旗,是鲜血的渲染,是热血的浇灌,那一面面五星红旗,是历史的见证,是民族的骄傲。它们不仅代表着国家的尊严和荣耀,更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和平与自由的象征。每当五星红旗在风中飘扬,我们都能深刻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,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。这不仅是对先辈们的最好纪念,也是对未来的庄严承诺。

八月一日建军节,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,宝庭一大早陆陆续续就收到了不少鲜花以及上供祈福,当六福还在疑惑之际:“今天是什么特别日子吗?宝庭怎么连续收到这么多花?以及上供祈福”当我看到祈福内容时,心里一股暖流涌了上来,上面写道:“八一建军节祈福,感念英勇的烈士,感恩中国人民解放军,祝愿国泰民安,风调雨顺。”

当我抬头望向宝庭门口时,看到了那四个大字:“爱国,爱党。”转身进入宝庭,看到田都元帅与九天玄女神像中间的龙牌,上面写着三十六个大字:“国富民丰,海岳咸安,五常永固,乾坤清朗,道途光明,自在圆通,福寿康宁,和合双全,吉祥如意。”

当初定制这个牌子时,还是岛哥、仔哥二人合力想出的这三十六字,每一句每一字,都饱含了对国家的深爱,对民族的热爱,对人民的关爱,为国祈福永远在第一位,有国才有家。那时候六福还好奇问道:“为何这为国祈福的牌子,要放在田都元帅与九天玄女中间,中间的位置按理来说就是宝庭的主位了。”仔哥解释道:“是的,要把国牌放在主位,有祖国的繁荣富强为基础,你六福才能有更好的条件去组建宝庭,不论是宝庭众圣也好,还是我们个人,都要拱卫拥护爱戴我们的祖国,国安民方泰,国富民方丰,要记住,有国才有家,即使是神明也好,也如中国共产党一般,如中国人民解放军一般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为了中华民族,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,这就是我们的信仰。”

有人说:“我又不是公职人员,又不吃公家饭,爱国的事情轮不到我。”是吗?我们所在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华土上,你所在的哪一片土地不曾流露着烈士们的鲜血?你所在的哪一片土地不正是人们子弟兵在守卫着?

没有共产党,就没有新中国,没有中国人民解放军,就没有我们如今的安居乐业。这不仅仅是感恩之情,更是深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骨肉里的民族之情。

国家兴亡,匹夫有责,这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复兴的中国梦,中国富强了,我们才能更加富强。解放军从人民中来,回到人民中去,我们是人民的一员,军民要一家亲,我们即使不是军人,但我们也要有军人的精神,爱国拥党,在各行各业中去落实此精神。

龙牌上"和合双全"四字道破天机——军人持枪的手与农民握锄的手,本是同一双手的不同战斗形态。抗疫时迷彩服与白大褂混编的方阵,抗洪时沙袋与肩章组成的堤坝,都在诉说"人民军队人民爱"的永恒辩证法。正如仔哥所言:"神明尚知拱卫华夏,凡人岂敢忘本?"宝庭门楣"爱国爱党"的朱漆,实则是每个中国人精神门匾的缩影。

当暮色浸染宝庭的飞檐,晚风中的五星红旗仍在讲述未完成的史诗。它飘动的弧度里,有井冈山竹矛的韧性、汶川废墟上军旗的坚毅、也门撤侨舰艇桅杆的自信。这面旗帜告诉我们:建军节不是日历上静止的数字,而是流动在十四亿人血管里的精神基因——正如龙牌最后那句"吉祥如意",需要每个中国人用忠诚去填空。
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 福轩文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