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华悟愿:一场从执 “度” 到递 “灯” 的地藏缘
发布时间:2025-09-21 分类:福主故事 浏览量:3
唐开元末年,新罗国一位眉目俊朗的王室子弟,虽身处金尊玉贵的宫闱,却心系苍生苦乐。二十四岁那年,他毅然舍弃王室尊荣,剃度出家,携一只通人性的白犬 “谛听” 远渡重洋,辗转来华,只为寻觅一处能潜心修行、普度众生的净土。
历经十余年踏遍名山大川、寻山访道,他终在安徽青阳县西南的九华山麓,觅得一方清幽之地。自此结庐而居,以山果为食、清泉为饮,终日闭目清修,不问世事。一日静坐间,忽被林中小蛇啮伤大腿,剧毒顷刻渗入肌理,疼痛难忍。俄顷,一位容貌清丽如月下梨花的妇人翩然而至,她敛衽躬身,行礼拜见,轻声道:“吾乃海龙王三公主,闻高僧受创,愿以山中山泉相赠,聊补您所受之苦。” 言罢引泉而出,那泉水清冽甘醇,饮之竟能解蛇毒、愈伤痛。这泓泉眼,便是此后九华山中饮誉千古的 “龙女泉”。
彼时九华山中有位闵姓善士,人称闵公,素以乐善好施闻名乡里。他常设斋筵供养四方僧侣,唯憾每次斋会皆差一人方能满百,总难圆满。听闻山中来了位苦修高僧,德行高深、心性澄澈,闵公大喜过望,当即派人相邀,并许下诺言:“若高僧肯赴斋宴,无论所求何事,闵某必倾力应允。”
斋宴当日,高僧如期而至,满座僧侣恰凑整百,闵公喜不自胜。席间问及所求,高僧却只轻声笑道:“贫僧无他愿,只求一袈裟之地,供我安身修行便足矣。” 闵公闻言失笑,慨然答道:“九华山方圆百里皆为我家产业,高僧只管随意圈选,何必拘于一袈裟之狭?” 话音未落,高僧从容脱下身上袈裟,抬手向空中一抛 —— 那袈裟甫一离手,便迎风舒展,刹那间霞光万道、瑞气千条,如垂天之云般缓缓铺开,竟稳稳覆盖了九华山的九十九座奇峰。
闵公见此惊天神迹,惊得魂悸魄动,当即伏地叩拜,泪落沾襟:“此乃菩萨显化!闵某愿将整座九华山献出,永作高僧道场,护持佛法!” 事后,他便让儿子道明追随高僧出家,拜其为师;不久后,闵公自己也舍却万贯家业,剃度落发,父子二人一同侍奉高僧左右。佛门有 “先进山门为长” 的规矩,道明虽为闵公之子,却因出家在先,成了父亲的师兄。故而后世九华山的塑像中,道明常居于左(佛门尊位),闵公侍立右侧,父子同侍菩萨的景象,传为千古佳话。
唐贞元十年(公元 794 年),这位修行者已年届九十九岁。某日,他于禅房中端坐圆寂,面容安详如入禅定。僧众遵其遗愿,将肉身置于石函之中,封存三年。三年后开函检视,竟见其肉身面色如生,兜罗手软润如初,轻轻拨动关节时,更有清脆声响传出,如金铃摇荡、似金锁相击 —— 这番景象,恰与《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》中 “菩萨钩锁,百骸鸣矣” 的记载分毫不差。
僧众见状,皆跪地叩拜,认定他便是地藏菩萨应化世间,遂尊其为 “金地藏”,将肉身迎奉于神光岭肉身宝殿,永世供养。而这座曾见证菩萨苦修、施地、弘法的九华山,也自此成为地藏王菩萨的专属应化道场,千百年间,香火鼎盛,感召着无数众生向善向佛,践行 “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” 的宏愿。
好一句 “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” 的伟愿,恰似一道穿透千年的光,感化着后世之人。有人潜心修行以澄明本心,有人广行善事以救济困厄,有人俯身倾听以化解危难 —— 虽无惊天动地的神迹,却以点滴善念接续着这份慈悲,让 “地狱不空” 的誓言,化作人间代代流转的明灯,暖着每颗迷途受苦的心。
我与地藏王菩萨的缘分,是从五六岁那本翻得卷边的《地藏经》开始的。那时认不全字,只把经书当故事会,手指点着插图里的菩萨,一遍遍地看。看着看着,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,砸在书页上晕开墨痕,夜里蜷在床头抱着经书,衣襟不知不觉就被泪水浸得发潮。哭什么呢?那时哪里说得清,只心里揪着慌,反复念着:“我不要爸爸妈妈走,不要爷爷奶奶离开,我不想身边的人都不见……” 对 “死亡” 没有半分概念,怕的从不是自己消失,而是至亲的手再也握不住。路上撞见人家出殡,白幡在风里飘得发颤,远远传来的哭声裹着悲戚漫过来,我的眼泪又会掉个不停。傻傻地对着经书里的菩萨像许愿:“地藏王菩萨,求您保佑大家都别去地狱。我要学您,要是能让大家好好的,我什么都愿意。”
后来接触玄学,地藏菩萨的护持总在危难时显现,我愈发感恩,也愈发执着于 “随其大愿”,总想替众生多扛些苦。2023 年,得福主引路,我终于踏足心心念念的九华山。出发前,仔哥再三叮嘱:“到了别瞎逛,好好看 —— 这是地藏道场没错,但!” 他喉结滚了滚,语气沉得像山雾:“不知多少人,就因地藏那句大愿,枉死在这山里。”
我惊得嘴巴能塞进拳头,半晌回不过神:“因地藏的大愿?枉死?” 一路上揣着这话琢磨,“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” 这八个字烫得人心头发紧,满是慈悲的誓言,怎会与 “枉死” 扯上边?
到了九华山,第一晚就贪婪地吸着山里的气脉 —— 混着香火的清苦与草木的湿润,连风都带着沉静。我见了不少苦修的师傅,一身粗布僧衣,有的在崖边打坐,有的蹲在灶前拾柴,手里捏着半块冷馍,笑着说 “菩萨的愿,得有人扛”。整座山都浸在 “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” 的大愿里,那是能裹住人心的无私大爱。
夜里在民宿,我特意取出从宝庭带来的《地藏经》—— 这本书早已被我念了几百遍,纸页泛着旧黄,指尖划过熟悉的字句,像遇见旧友,可心头却沉得发闷。“菩萨啊菩萨,你为了芸芸众生誓不成佛,多委屈啊”,我越想越悲观,众生哪里度得尽?这大愿,岂不是害苦了你自己?念了几段章句,实在无心再读,便盘起腿打坐,轻声念起 “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”。一声落,山里的风似也静了半分;又一声,堵在心里的 “众生难渡” 的沉郁,竟悄悄散了些。就这么一句接一句地念,不用急,也不用刻意想什么,只让这声号子裹着对菩萨的疼惜,轻轻落在心尖上。
打坐间恍惚入了幻境:九华山巅满是地藏王菩萨的身影,手中明珠放着万丈光明,照着这世间每个角落,我沐浴在佛光里,只觉心头的沉郁在慢慢消融。可下一秒,画面骤变 —— 九华山的悬崖边,无数众生正声声持念菩萨圣号,有高僧,有信徒,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,百态皆备。我还没来得及感慨菩萨大愿的感召力,那些人竟突然坠入无边地狱!我的心跟着一紧,仿佛也跌进了那片黑暗,痛彻心扉的寒意裹着绝望袭来,我拼命挣扎,却抓不到任何依托,只能在心里狂喊:“地藏王菩萨!求您来救我们!”
手中的沙握得越紧,流失得越快,此刻的我便是如此。从前总渴望菩萨现身普度众生,甚至愿意牺牲自己换众生安稳,可菩萨没有如期 “度尽天下”,连我自己,都陷在这执念里难以挣脱。
就在绝望之际,一道身影踏雾而来 —— 是谛听!它形似麒麟,张口发出狮子吼,声声震得我心魂发烫。对地狱的恐惧、对众生坠苦的不忍、对自己无能的焦虑,竟随着这声吼,一点点烟消云散。
恍惚间,过往的画面如潮水般涌来:为了给爷爷奶奶延寿,我硬动用术法,拿自己的性命去换;在宝庭工作时,见人受苦便忍不住用身体挡灾,最后疼得在地上打滚,拿头撞地板都止不住,去医院打止痛针打到医生不敢下手,是岛哥、仔哥几位前辈强强联手,才把我从鬼门关拉回来。岛哥救醒我后,亲自执棍,边打边喝问:“你知道错没有?竟敢拿自己的命去替人挡灾!”
我那时满肚子委屈:我错了吗?效仿地藏菩萨的大愿,替长辈延寿是大孝,替他人挡灾是大爱,这哪里错了?家里人也劝我:“你为外人这般拼命,若你出事了,父母和孩子怎么办?” 我更不解了 —— 难道不该为这份 “无私” 骄傲吗?为什么没人懂我?那些年,我总陷在 “救不了别人” 的痛苦里,把自己熬得形容枯槁,却从没问过自己:这份 “大爱”,是不是早已成了困住自己的执念?
谛听的吼声还在耳畔回响,《地藏经》里的句子突然撞进心里:“父子至亲,歧路各别,纵然相逢,无肯代受。” 是啊,每个人的业力都是自己种下的,就算是至亲,也无法替对方承担果报。我总想着 “代受苦难”,以为这就是 “随菩萨大愿”,却忘了众生有众生的路要走,我强行替人扛业,不仅救不了人,还辜负了身边真正需要我的人 —— 父母的牵挂、孩子的依赖,这些何尝不是我该守的责任?
风从窗缝里钻进来,带着九华山的香火气,我睁开眼,手里还握着那本《地藏经》。原来菩萨的大愿从不是要我们 “硬扛”,而是要我们 “明悟”:慈悲不是盲目代受,而是尽己所能去引导;愿力不是自我牺牲的枷锁,而是照亮他人的灯。就像山里的苦修师傅,拾柴做饭也是修行,打坐诵经也是践行 —— 不必求 “度尽众生” 的结果,只需守 “不为己私” 的初心。
想起了地藏菩萨曾苦口婆心对我说的那句话:“
孩子,一念天堂,一念地狱,如若自己执念太深,都难以解脱,自己都不得解脱,又何来度众生呢?不要把慈悲当成一种执念,不是让你放下对众生的心疼,而是别把 “必须靠我救所有人” 的重担,死死压在自己肩上。你看山间的泉水,从不会强迫自己灌溉每一寸土地,却能顺着地势,滋养该滋养的草木;就像庙里的灯,从不会急着照亮整个黑夜,却能守住方寸光明,让迷路的人看见方向。
慈悲该是心里的软,不是肩上的枷 —— 能递一杯温水就不算冷漠,能说一句安慰就不算旁观,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帮一把,就已经是在续接菩萨的愿。可若你总想着 “我必须救他,不救他就是我的错”,把别人的业力往自己身上揽,把众生的苦难当成自己的罪,最后只会让自己的心困在 “做不到” 的焦虑里,连自己都陷在黑暗里,又怎么给别人递光呢?
先学着放过自己的执念吧,承认自己的有限,不是懦弱,是清醒。等你能安安稳稳守住自己的心,不被 “必须度众生” 的念头捆住,反而能带着更从容的慈悲,去帮那些真正愿意伸手的人 —— 这才是 “先自度,再度人” 的道理,也是菩萨大愿里最温柔的底色。”
那晚之后,我再念 “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”,心里少了执念的沉郁,多了释然的清明。我不再想着替谁扛苦,只愿做个递灯的人:有人迷路时指个方向,有人渴了时递杯清水,有人难过时听句倾诉 —— 这或许才是对 “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” 最好的回应:不执于 “代受”,只忠于 “慈悲”;不困于 “结果”,只安于 “践行”。
九华山的风又吹过神光岭,肉身宝殿的香火在暮色里袅袅升起,混着草木的气息,像极了那晚打坐时闻到的味道。如今再翻开那本卷边的《地藏经》,“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” 的字句依旧滚烫,却不再沉甸甸压在心头 —— 它成了提醒,提醒我众生的路要自己走,而我的责任,是在有人趔趄时扶一把,在有人迷茫时点一盏灯。或许这就是地藏大愿最朴素的延续:不必求 “度尽天下” 的壮阔,只需守 “点滴向善” 的真诚,让每一次倾听、每一份援手,都成为人间灯火的一束,照亮自己,也温暖他人。而那只曾震醒我的谛听,早已把 “明悟” 刻进心里,伴着一声又一声 “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”,在日常的烟火里,续写着与慈悲的缘分。
恭贺地藏王菩萨圣诞
恭贺地藏王菩萨圣诞
恭贺地藏王菩萨圣诞
相关内容请看:《地藏王菩萨》
福轩文化更多文章链接,避免和谐,欢迎关注宝庭专属网址:www.fuxuanwenhua.com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 福轩文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