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衣节里的碑文学问:为何偏取 “生老” 二字
发布时间:2025-11-14 分类:活动纪实 浏览量:3

文明的传承,离不开文化的承载,这份浸润藏于生活肌理,体现在方方面面。这让我忽然想起仔哥的话:玄学对人的影响亦是如此,它早已融入日常点滴,既关乎个人的生老病死苦,也牵连家庭的悲欢离合、世事的起落浮沉,悄悄牵动着每一段轨迹、每一份境遇。”
玄学,很多时候亦是文化的传承,文明的体现。
昨日在登记寒衣节为先魂沐浴更衣活动时,仔哥特别强调道:“先登记简单的信息,等我下班回来,再教你一些关于碑文及牌位的规矩。”
等仔哥回来后科普道:“写墓碑文可不是随便写写就行的,里面有很多讲究,要符合大小黄道。如碑文一般是按照生老病死苦去排序,首先,每行字的数量要按照“生老病死苦”这五个字循环来读,最后一个字必须是“生”或“老”。”

等仔哥回来,便手把手教我调整先亡牌位的字数,耐心指导了将近两个小时,他才匆匆赶去上班。临走前,他特意从神台上请下太乙救苦天尊的神像,稳稳摆放在桌前,郑重交代:“你先安心忙活,遇着啥难题,神明自会点拨你。”
我望着神像,心里满是疑惑:“这究竟是何讲究?为何碑文与牌位的字数,非得契合大小黄道,执意要落在‘生老’二字之上?” 向来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,唯有摸清根源,才能真正学有所进,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。
这时,心底忽然传来一个声音,轻声问道:“你可知道,仔哥这般费心安排、还亲自上阵的寒衣节先魂沐浴更衣活动,究竟是为了什么?”
“嗯,仔哥早跟我解释过了。” 我自问自答道,“十月初一寒衣节,十月十五又是下元节,这次索性将两个日子合在一处过,核心便是为大家解厄消灾。”
心底那声音又追问:“那你说说,这寒衣节的沐浴更衣,到底是如何解厄的?”
我再度自问自答,理清思绪缓缓说道:“不论是道教的承负,还是佛教的因果,人生在世,皆难逃祖上的深远影响。这不仅是血脉的绵延传承,更是善恶德行的薪火相传、福泽灾殃的潜移默化 —— 它们早已深深烙印在我们的生命轨迹里,牵动着当下的境遇,也关乎未来的走向。这次为先人沐浴更衣,绝非表面上的洗尘换衣那般简单。仔哥特意强调,还要借月宫天子的神力 —— 便是八月十五为大家解怨化冤时请到的那位月宫天子,来为先魂疗愈伤病、化解积怨。”

话音刚落,心底又响起一道深厚沉稳的声音:“你说得没错。阳间之人,无不受先祖庇佑或牵连,唯有阴界先魂安宁,阳间子孙方能顺遂康泰。此次为先人沐浴更衣,从某种意义上说,既是为这些先魂解厄,为先魂解厄,亦是为后人消灾,本就是一脉相承的道理。就像一棵大树,祖上是后人的根基,唯有根基稳固康健,枝叶才能枝繁叶茂、郁郁苍苍。”
听了这番话,我自顾自点点头,确实如此,为先人解厄,亦是为后人消灾,这次的沐浴更衣,在某种程度来说,亦是一种独特的小超度了。可是,这跟我的疑惑又有何关系所在呢?为何要执着于生老二字?
在恍惚之间,突然看到太乙救苦天尊的神像晃动了一下,心中再次传来了声音:“生老病死苦,是人生常态,世人几乎不可避免。
既然无可避免的情况下,那就摆正心态,端正态度,正确去认识。
在生老病死苦中,世人能够接受的便是生老,自然生老,无疾而终,一生平平安安,无病无痛,亦是人生一大幸事。
所以后人在编辑先人牌位及墓碑时,本质是依托 “生老病死苦” 小黄道的计数规则来趋吉避凶,是传统民俗中对逝者的尊重,也寄托了亲属希望逝者安息、后世得以庇佑的美好祈愿。”
“大哥,不对啊!你说到了自然生老,无疾而终亦是人生一幸事,死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必经历程,为何不把死也放进去呢?
你上文不是才强调吗?要摆正心态,端正态度啊!这里又为何逃避了死这一字?”我又开始钻齐了牛角尖。
这时心中再次传来了声音:“哈哈,你这个问题很好啊!死亡是每个人的必经历程,为何不用死字。
这不是逃避,而是人民的智慧。
很多人以为,死亡是结束,其实并非如此。不论生死,都是生命存在的一形态,当你有这一认识时,便会觉得死亡并不可怕,都只不过是生命在历史长河中轮转的一形态罢了。
心中的声音带着笑意,缓缓拆解我的疑惑:“你这较真劲儿,倒也契合‘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’的道理。咱们先说‘死’,它确实是生命轮回的必经之途,没人能绕开。但民俗里碑文牌位择‘生老’而避‘病死苦’,恰恰是不逃避死亡,反而把对死亡的尊重,化作了对生命的珍视。”
“你想啊,先人已然走完阳世旅程,归于另一种生命形态。刻碑立位,不是为了定格‘死’的结局,而是为了延续‘生’的念想、‘老’的安宁。‘生’是生命的本源,是血脉与精神的永续;‘老’是岁月的沉淀,是无憾落幕的从容。这两个字,藏着的是‘尊死’的本质 —— 承认死亡的必然,却不困于死亡的悲戚;更藏着‘贵生’的内核 —— 让逝者的生命价值以另一种方式延续,也让生者懂得敬畏生命、珍视当下。”
“若碑文落在‘死’字上,并非不尊重,只是少了一份向上的祈愿。咱们尊死,是明白它是生命的自然闭环,不畏惧、不抗拒;咱们贵生,是想让这份闭环之后,仍有生生不息的力量。先人牌位上的‘生老’二字,既是告慰逝者‘此生圆满,归于安宁’,也是提醒生者‘承接福泽,好好活着’。这不是对‘死’的回避,而是把对死亡的尊重,转化成了对活着的认真 —— 认真过好每一天,不辜负先祖的庇佑,不浪费生命的馈赠,这才是‘尊死贵生’最实在的体现。”
“你再回头想想仔哥教你的碑文规矩,一行字的数量循环往复,避开‘病死苦’,终落‘生老’,这就像人生的修行:明知会经历坎坷磨难,却依然要朝着圆满、安宁的方向去走。先人虽已离世,但他们的生命痕迹并未消失,而是通过血脉、德行,融入了后人的生命里。咱们为他们立碑,择‘生老’二字,就是在说:我们记得你曾认真活过,也会带着你的期盼,继续认真活下去。这既是对逝者的告慰,也是对生命的敬畏 —— 尊重死亡的必然,更珍视活着的当下与未来,这便是民俗规矩里,藏了千百年的‘尊死贵生’之道啊。”
我望着桌前稳稳矗立的太乙救苦天尊神像,忽然豁然开朗。原来那些看似繁琐的规矩,从来都不是空洞的形式,而是把深刻的生命哲思,悄悄融进了日常的仪式里。碑文择 “生老”,不是逃避 “死”,而是以 “生” 的希望、“老” 的从容,安放对 “死” 的尊重,更唤醒对 “生” 的珍视。

心中的声音愈发沉静,像是浸润在寒衣节的清宁里,缓缓道:“你可别忘了,这次寒衣节为先人沐浴更衣,本就是解厄与尊死贵生的一脉相承。先魂历经轮回跋涉,或有伤病缠身,或有积怨难平,这既是他们的‘厄’,也悄悄牵连着阳间子孙的境遇 —— 就像大树的根基蒙尘,枝叶怎能不衰?”
“为先魂沐浴,是洗去他们过往的困顿与伤痛;替他们更衣,是换上洁净安稳的境遇。这不是简单的仪式,而是对‘死’的尊重 —— 承认他们以另一种形态存在,仍需被照料、被抚慰。而借月宫天子之力疗愈伤病、化解积怨,更是让先魂得以安宁顺遂,这便是‘尊死’的实处:不因其离世而漠视,反以虔诚之心,为他们的‘身后路’扫去阴霾。”
“而这份尊死,最终都落回到‘贵生’之上。先魂安宁,根基稳固,阳间子孙便能承接清明福泽,远离灾厄侵扰 —— 这是为后人解厄的核心,更是让生者能安心活、认真活。就像碑文择‘生老’而避‘病死苦’,不是逃避苦难,而是以祈愿为引,让生者懂得珍惜当下的‘生’,追求圆满的‘老’。”
“你看,为先人沐浴更衣,是让逝者安息,是尊其过往、敬其存在;为后人解厄,是让生者顺遂,是贵其生命、惜其当下。这和碑文里的‘生老’二字,藏着同样的心意:不畏惧死亡的必然,却执着于生命的美好;不回避轮回的规律,却用心守护每一段生命的质量。寒衣节的仪式、碑文的规矩,从来都不是两回事,都是把‘尊死贵生’的信念,融进了一辈辈的传承里 —— 让逝者无憾,让生者有依,这便是最实在的解厄,也是最深厚的生命智慧。”
我低头看着案前整理好的先魂牌位,每一个都循着 “生老” 之数,字迹工整。窗外的风带着寒衣节的清冽,却让人心底暖意融融 —— 原来不论是沐浴更衣的仪式,还是碑文字数的讲究,都在诉说着同一件事:尊重死亡的自然,更珍视活着的当下;安抚先魂的过往,更护佑后人的未来。这便是传承千年的民俗里,最动人的底色。

(五供祈福反馈)

福轩文化更多文章链接,避免和谐,欢迎关注宝庭专属网址:www.fuxuanwenhua.com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 福轩文化


